明确客户需求

 

更新时间:2018/3/11         来源:信源商友网


 

    近年来,企业日益重视信息化对于企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很多行业企业已经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系统的规模及互联程度不断提高,信息系统集成(IT行业称为EAI)已经成为企业需要面对的大课题。由于涉及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问题,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集成一开始就要面对的难题。
    以往的需求分析方法大量采用访谈、引导、确认等讨论方式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字整理和需求确认,受到空间、时间、思维深度等诸多方面因素限制而达不到预期目的。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家都谈需求、讲功能,却此人需求非彼人需求,此时功能异乎彼时功能,难有统一说法;甲乙方都非常努力,需求分析却总是停留在讨论声中,难以落到实处;付出巨大努力编制出需求分析报告,却鲜有愿意通读数长篇大作的用户,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以往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
    1、需求不明确。以往多采用现场访谈方式,需要投入大量人员和时间,需要整理大量的文字材料以反映访谈分析成果。分析过程中,参与访谈各方对系统需求的理解和讨论往往局限于企业生产或管理的某一局部,而且不同人群对同一个局部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偏差,组织方缺乏将零散局部需求汇总为明确整体需求并发现偏差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其结果必然是遗漏、模糊和矛盾。
    2、重点不突出。很多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对单系统功能点的分析较多、较细,对系统之间嵌套和流程的分析较少、较粗,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变成了多个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组合,忽略了集成的重点问题,没有取得全局最优。
    3、形成集成桎梏。在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过程中,往往以信息系统现实为蓝本,关注用户当前需求或系统的当前功能,少有考虑未来需求,更难以将未来需求及时、动态地融入需求分析的过程。造成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在确认之时即为过时之日,无形中变成企业持续改进业务的阻力。
缺乏系统化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是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BPM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方法
    其步骤如下:
    1、观察真实世界,进行讨论。
    2、利用计算机工具,表示信息系统业务模式。
    3、通过模型检察,得出反馈意见,修正模型,并不断在步骤1-步骤2-步骤3之间循环调整。
    4、确认需求。
    5、进行系统设计和集成。
    6、运行并检验系统。
    这种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分析信息系统的全局业务流程,对信息系统进行了整体建模,建立了需求分析的沟通平台。参与需求分析的各方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通过观察讨论、模型表示、模型检验三个步骤的循环迭代,对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展开了逐步求精的分析过程,最终在模型库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确认。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利用流程管理工具进行业务流程建模。在建模体系中,对信息信息系统的应用建立模型,包含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关资源,如组织、数据(系统)、功能、产品与服务。为了降低模型的复杂性以便于与各层次的用户进行交流,将相关资源划分为若干互相独立的视图来描述。分别是组织视图、数据视图、功能视图、产品与服务视图。
    有了这种划分,每个独立视图的内容都可以用特定的方法来说明,然后与信息系统流程控制视图建立联系。对信息系统全局进行这种描述后,应用角色与系统功能之间就建立起了有效的关联,形成了全局的、多角度的、体系化的描述,可以作为不同场合下、不同角色之间讨论信息系统应用流程的平台,从而保证各层面的用户能够在一个系统化的模型平台上讨论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和各部分需求并保持讨论成果及时更新到模型平台中。
这种分析方法,如同建立了一个图形化的“模拟机”,“实物化”地向参与需求分析的各方演示不同角色、不同功能、不同系统、不同流程的多层面关联,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有效的交流平台,并能够不断回溯、更新和调整。

 

    更多详情,请联系广西信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